摘要: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(记者 崔毅飞)在北京市门头沟区,遗存着一座废弃的古桥,根据历史传说,文物部门将其命名为“娼妓桥”,这也是全国唯一以“娼妓”命名的桥梁。但在一些文史学者看来,“娼妓桥”雅致与否姑且不论,但其由来缺乏明确的历史出处,命名尚显
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(记者 崔毅飞)在北京市门头沟区,遗存着一座废弃的古桥,根据历史传说,文物部门将其命名为“娼妓桥”,这也是全国唯一以“娼妓”命名的桥梁。但在一些文史学者看来,“娼妓桥”雅致与否姑且不论,但其由来缺乏明确的历史出处,命名尚显草率。 文物部门命名“娼妓桥” 在北京西部,去往戒台寺的盘山公路转弯处,有许多岩石裸露出地表,道路坎坷不平,故而得名苛萝坨。苛萝坨村有一古桥,为当地青石构筑,现存单孔石拱券,桥长大约10.5米,宽4.5米。这座貌不惊人的残破古桥,便是全国唯一一处以“娼妓”命名的桥梁。 雪后的苛萝坨村古桥 摄/梁欣立在古桥桥头,2007年曾经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,一面是“古桥”两个描金大字,另一面则刻着“娼妓桥”简介。石碑没有落款,不知是何人所立。2013年苛萝坨村拆迁,这块石碑连碑座被人推倒、碎成6块。 2007年在桥头立的汉白玉桥碑,现已摔碎 摄/毛锐2013年,文史学者毛锐曾在桥头拍摄到不锈钢文保牌,文保标识明示“娼妓桥”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,落款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,不过后来这块牌子也随拆迁消失。 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记者查阅《门头沟文物志》,书中也将苛萝坨村古桥命名为娼妓桥。 2007年出版的《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》道出了娼妓桥的来由:苛萝坨村有一古桥,是明时全国娼妓捐资所建,为自己赎罪的桥。相传当年戒台寺香火鼎盛,全国妓女去戒台寺烧香拜佛。为了今生能早日脱离苦海,来世远离娼门而捐资修建此桥,情愿将此桥作为自己的替身,让千人踩、万人踏,以赎自己的罪过,故名“娼妓桥”。 今年3月《文博探索》更是刊出贺玉明的文章《古道上的娼妓桥》讲述,“据老人说,这桥有股子邪气,但凡男子睡在这桥上,大都会春梦绵绵……” 在《门头沟文物志》当中,苛萝坨村古桥被记载为“娼妓桥”摄/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摄学者质疑 仅凭传说命名古桥 缺乏历史依据 在一些学者看来,各种故事都来自于传说,将古桥命名为娼妓桥,缺乏足够的历史依据。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先生告诉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记者,他1997年第一次去苛萝坨村,发现这座古桥早已废弃。梁欣立先生在其著作《北京古桥》一书中,并未使用娼妓桥的名号,而是称呼这座古桥称为“苛萝坨石桥”。梁欣立认为,从目前掌握的史料信息来看,还不足以将此桥命名为娼妓桥。在古桥周围,尚未发现古代碑记,娼妓捐资建桥,也仅限于传说。将苛萝坨古桥命名为娼妓桥,只能说是一种民间俗称,但并不准确。 苛萝坨村古桥被风化得面目模糊的吸水兽 摄/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记者 梁欣立明《宛署杂记》记载:“戒坛在县南七十里,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所,自四月初八说法起,至十五日止。天下游僧毕会,商贾辐辏,其旁有地名秋坡,倾国妓女竞往逐焉,俗云赶秋坡。”古籍中有记载妓女去戒台寺上香礼佛,但并未记载其捐资建桥。 官方说法 桥名很难论证 定名根据民间传说 今天上午,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记者致电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,一名男工作人员解释说,娼妓桥的叫法,应该是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定名。但这种叫法在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,更多是根据老百姓口传。他认为具体的桥名很难论证,存在争议也很正常。 曾任门头沟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的齐鸿浩先生告诉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记者,在1984年第二次文物普查中,他们便在苛萝坨村登记下这座古桥,但娼妓桥的叫法,并未找到历史记载,依据的是民间传说。 文物部门设立的不锈钢文保标识,现已不知去向毛 摄/锐 (责任编辑:中华财经网) |